“文韵蓁巷·焕新BOX”空调外机美化创意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示
竞赛背景
新街口街道联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启动“特色文化街巷改造计划”,对蓁巷道路展开整体改造美化。
本次“文蕴蓁巷·焕新BOX”设计竞赛聚焦校门周边商户空调外机杂乱问题,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兼具文化性、功能性与经济性的创意设计方案,以空调外机的“小改造”实现街巷形象的“大提升”,打造“展现东大精神、融合城市文脉”的街巷新名片。
在方案征集、评委评选后,最终形成了一、二、三等奖共六项方案,让我们来一睹它们的风采。
竞赛主题
本次竞赛主题为“融·序·韵”,具体为:
融:融合东南大学百年建筑文化基因与改造后街巷空间特质;
序:通过系统性设计建立视觉秩序,解决空调外机杂乱问题;
韵:以创新手法传递科技与人文共生的设计哲学。
一等奖作品
古韵今承·蓁情巷遇
设计者:蔡鐏鍠
设计图纸
设计理念
设计灵感与古韵传承:空调外机罩设计灵感源自南京传统云锦龟背纹,纹样承载着南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我们将龟背纹的手工肌理在罩面上重现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通过磁吸兼挂钩式金属条作为图案装饰,使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让古韵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材质工艺与今承创新:在材质上挑选了轻质铝合金,整个框体采用榫卯搭接,传达文化环保二元理念。引入模块化设计让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像拼图一样灵活地组合和调整形成四宫格装置,引入垂直绿化系统,做到生态共生,回应绿色蓁巷理念。
互动照明与蓁情交流:结合街道、校园标志、商铺品牌及灯光艺术,打造了一个光影绿色互动装置,不仅为行人提供照明,互动机会,让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蓁巷充满人情味。
品牌社区与巷遇活力:在灯光的映衬下,蓁巷-东大品牌(大礼堂、六朝松)的元素融入其中,为古老的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设计,让品牌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认同,共同迎接充满青春活力与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二等奖作品
东大筑影·光语立方
设计者:贾雨琪
设计图纸
设计理念
设计以光影叠印为灵感,构建可阅读的建筑文化装置,给予东大·蓁巷一个文化展示的平台。
模块构造:装置主体由可批量搭建的金属穿孔板罩与其上的铝合金嵌槽平台组成。标准化构件体系确保低成本快速复制,可拆卸连接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更新。
文化表达:立牌部分采用可拆卸2mm金属板,其纹样提取自东大历史建筑:大礼堂、南大门、中大院和梅庵书苑;立面通过切片转译形成光影过滤器——日间天光散射,夜间由LED线性灯条照亮,实现"凝固的校史在立面上流淌"的诗意表达。
社区互动:二维码扫描触发AR建筑解说,使静态装置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时空媒介。塑造兼具历史记忆承载与社区活力激发的“光语立方”。
蓁蓁巷陌,莘莘英才
设计者:邹海宇李军丽王鸿汝邹盈盈
设计图纸
设计理念
“蓁蓁”意为草木繁茂,象征生机勃勃的景象;“莘莘”意为“众多”,强调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之态。设计以展示蓁巷文化氛围与东南大学学府气质为出发点,突出以高校师生为代表的“活力、积极、友善”的群体精神气质,以及蓁巷周边典雅、繁盛的社区氛围。
设计亮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活用东大文化元素。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建筑群承载着百年学府的厚重历史与精神,大礼堂、南门、梅庵与中大院,四者交相辉映,既是校园空间的地标,更是文化记忆的丰碑。此外,梧桐树作为东大和蓁巷的“灵魂”,不仅为整个校区环境增添独一无二的唯美气质,更是师生居民们美好记忆的物质载体。因此,将东大建筑、梧桐秋叶与人群的意向结合,展现历史文化与市井生活的双重叙事。
二,以“打卡+扫码”形式带动人群参与互动。外正面设计人形打卡立牌,可供师生、居民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增添蓁巷的活力。而枫叶图案上则印有记录东大和蓁巷历史文化等信息的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了解东大与蓁巷,从而进一步扩大东大与蓁巷文化的宣传力。此外,部分外机上面提供放置各种物品的空间,丰富使用场景。
三,和谐融入改造立面。改造立面以绿色竖条格栅为主,为呼应“东大绿”,外机主体以“东大黄”为主色,建筑图案为“东大绿”,枫叶和人形立牌为橙红色。为呼应竖条格栅,外机正面和右侧面也采用格栅形式,使整个街巷风格统一。
四,四种样式的界面设计可以随空调的实际尺寸灵活调整。铝合金材质保证结构的稳固,其强度高、散热性好、自洁性强,外观美观,适合南京的气候条件和城市环境。
三等奖作品
梧桐数韵门堂叠境
设计者:李臣芸戴佳榕
设计图纸
设计理念
两款空调外机防护罩,分别以东南大学标志性元素——中轴线上的南大门和大礼堂为主要意象,南大门实体与蓁巷段沿街的外机防护罩设计彼此呼应;配以南京主要标识之一的梧桐叶作为辅助,展现南京近代历史文化气息。主体材质使用穿孔铝板喷漆,铝易于拆卸回收,体现可持续再生理念;采用参数化(Rhino+Grasshopper)表皮与手工设计肌理结合,通过意象设计图干扰穿孔大小形成表面效果;穿孔形状为八边形和四边形密铺,八边形象征大礼堂和涌泉池,设计语言简明。
绿屿立方
设计者:许衡之
设计图纸
设计理念
该方案致力于解决蓁巷附近空调外机杂乱的问题,在实现功能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同时兼具文化性与创意性。该设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可批量搭建的外机罩与绿化灯箱。外机罩为铝合金结构,侧面覆聚碳酸酯板,经济适用;正面为细金属格栅,可单独打开,方便检修。外机罩整体造型与街道改造立面融合呼应,同时可在细格栅上增添各类文化符号与互动标语,体现东大文化与蓁巷特色。绿化灯箱外侧为LED与发光亚克力板,可显示招牌与东大符号;内部可放置盆栽绿化,便于维护管理,亦能美化环境。其亦能与外机罩便利地上下组合,形成整体效果。
植韵金陵
设计者:张海鸥钱芊芊杜思颖邱雯钰
设计图纸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生态共生·文化共融”为核心理念,将空调外机转化为兼具功能性与人文性的城市微景观。主体框架采用竖条格栅呼应街道立面肌理,并通过模块化植物架实现立体绿化升级。
植物配置以低维护为导向,精选多肉、佛甲草等耐旱植物形成基底绿化,结合假植工艺塑造立体质感;在无风扇干扰区域植入空气凤梨,利用其无土附生特性优化立面生态层次。植物架表面覆有可拆卸装饰贴面,呈现南京古城墙砖纹、紫峰大厦等古今天际线剪影,使设备成为微型文化展廊。
空调外机框架创新嵌入5cm×5cm的微型“文化积木”单元,可组合为2×3或2×2的拼图模块,单体图案融入东南大学礼堂穹顶、六朝松等符号,形成可动态重构的城市记忆图谱。
设计强调社会参与性:居民既可认领植物进行滴灌养护,也可在种植袋防水涂层上创作彩绘;社区定期组织积木拼图工作坊,通过调整单元位置生成不同主题图案。
最终通过植物、图纹与人的三重互动,构筑承载地域文脉、激发社区活力的街头共生装置。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VylXxoW0xzS-0pWncuN2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