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八届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实物作品(终评)评审会在昆举行,228件/组作品角逐大奖
8月25日,以“创意改变生活、融合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25第八届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实物作品(终评)评审会,在金茶花数字展厅举行。
本届大赛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总工会、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
大赛自5月20日启动以来,历经60天的全球作品征集,共吸引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及11个国家的7837名创作者踊跃参与,收到3162件/组参赛作品,涵盖非遗活化、数字科技、城市潮玩等多元领域,彰显赛事国际化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为确保赛事评审的公平性、专业性与权威性,大赛组委会构建了多轮筛选、多层把关的评审机制。在实物终评前,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21位专家组成初评评审团,对所有征集作品进行首轮严格筛选;同时,经过20天的实物作品集中征集,最终进入本次实物作品(终评)评审会的有效作品为228件/组。大赛入围的228件/组实物作品,既有对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创新诠释,也有对现代生活需求、国际审美趋势的精准呼应,不少作品在材料应用、工艺革新、功能设计上实现突破,具备较高的市场转化价值与文化传播潜力。
本次(终评)评审,由“产、学、研、政、企”五位一体的13位专家组成,覆盖创意产业全链条,确保评审视角的全面性与专业性。
评审过程中,专家团围绕地域文化融合、功能与美学创新、市场转化潜力、国际传播适配、文化价值赋能、技术工艺精良、品牌延展空间七大核心维度,对每件入围实物作品进行自由打分、独立盲评。并将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各作品综合得分,以此确定各类别获奖名单,最大限度减少主观因素干扰,保障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
据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自创办以来,始终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为导向、以版权为保障、以人才为根本”,致力于为全球创意设计者搭建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注重挖掘青年设计人才的创新潜力。
本届大赛各类别获奖名单将在近期公布,后续还将通过作品巡展、产业对接会等形式,进一步推动获奖作品的市场转化与文化传播。大赛的颁奖仪式将在9月中旬举办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上举行。
附:第八届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实物作品终评会评委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王卫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发表核心论文1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
2、段智毅:教授、硕士生导师,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昆明市职业教育首批学科带头人,昆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首批学校督导评审专家,昆明市智库专家,云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沪滇广告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国文促会服装服饰专委会委员。主持及参与20余项科研项目。专著1部,编著1部,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202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5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组织承办四届中国时装画大届,全国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全省高校优秀毕业生作品联展,第一届保税艺术品交流展等多项国际、国内展览活动。获得特殊贡献奖、人才培养奖、优秀组织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3、吴化雨:云南民族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导;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育人才,民革云南省省委委员。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委员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改革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十二五”、“十四五”规划教材等教育成果4项;出版专著与教材7部,发表论文20余篇。3项标志设计作品获“中国之星”优秀奖。工艺美术作品曾先后入选“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新闻中心景观陈设展、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等国家级大展,3项标志设计作品获“中国之星”优秀奖。指导学生作品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CGDA全球华人平面设计银奖、首届“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云南省金奖等30余件。
4、赵晓红: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文旅产业管理、媒介管理相关研究。现担任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财政部文产资金评审专家。云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民进云南省委文化旅游委员会主任、云南省文化产业智库专家、云南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决策咨询促进会理事、云南省、昆明市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评审专家。担任部分州市县政府文旅产业发展顾问,云南报业集团、大理旅游集团等多家集团公司发展投资顾问。
5、张斐然:省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处副处长。宏观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双硕士,曾任曲靖市沾益区财政局副局长、共青团沾益县委书记、省委讲师团副团长、富源县县委常委、副县长,2015年牵头创立并运营曲靖市电子商务创业园。熟悉财经工作、产业发展工作。
6、李实丰: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处副处长,长期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熟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企业发展、文创园区建设、文化活动组织、文产统计等。
7、陈倩:官渡区委宣传部文明实践推进办副主任,分管文化及相关产业工作,长期从事文化企业招商引资及文化活动组织筹划工作,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编制,熟悉文化产业发展、文创园区建设及文产统计工作等。
8、杨凌辉: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履约认证讲师,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云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设计学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与实践。
9、郑绍江: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之“文体人才”。主要从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民族建筑的保护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省级科研基金5项;主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出版教材专著5部,获得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省赛金奖4项,以及各类全国设计类大赛金奖6项。
10、王坤茜: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20多项,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洛特曼符号圈理论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符号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云南少数民族视觉艺术的视觉符号及其传承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云南制造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等。撰写并出版专著2本,主编或副主编教材《产品符号语意》、《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管理》、《设计数学》、《快速原型技术与快速产品开发》等11本。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一项,主持云南省研究生案例库项目一项。获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国家授权外观专利60余项。
11、郑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云南大学东陆讲坛特聘专家。社会兼任中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协会委员、中国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艺术专委会理事、云南省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CCF-TCVRV)、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数字媒体与动漫艺术艺委会副主任等职务。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奖项30余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多项,先后发表专著、画册(装帧设计)等出版物共70余册。
12、森文: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博士,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博士及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人才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承担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项目2项,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讲教师,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3、王铁军:项目管理硕士,国家高级商务策划师。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中国贸促会中国好礼特聘顾问,昆明市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云南省及昆明市文化产业项目评审专家,昆明市科技顾问团及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云南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评委,昆明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大赛评委,“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评委,中国好创意暨全国艺术设计大赛评委,云南创新创业之星暨创青春终评委。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EDtlo1kSNUYLmlpKT_A4O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