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2025“美韵中国”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在全球化与文化自信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升级与文明传承的核心力量。为响应《“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创产业融合”的号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2025“美韵中国”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正式启动。作为覆盖多设计领域的综合性赛事,大赛旨在搭建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的桥梁,现面向全球公开征稿,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01一、大赛宗旨与定位
(一)核心宗旨
以“美韵传承・设计新生”为主题,打破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壁垒,聚焦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生活场景中的创造性转化。通过赛事发掘兼具文化深度、艺术价值与产业潜力的设计成果,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设计从“美学表达”向“问题解决”转型,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二)赛事定位
1.文化转译枢纽:联动非遗传承、建筑营造、服饰技艺等领域资源,构建传统元素现代表达的标准范式,如非遗工艺与3C产品的功能融合、传统纹样的数字化重构等。
2.跨学科创新平台:打破单一设计门类局限,鼓励建筑与影剧、服装与平面等跨领域协作,例如用纪实摄影记录传统建筑活化过程,以IP形象赋能服饰设计。
3.成果转化载体:联合文创园区、制造企业建立“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支持体系,让获奖作品从概念落地为市场产品。
02二、赛事背景与时代意义
当前全球文创产业正经历“文化价值重构”与“技术融合革新”双重变革,我国文创产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驱动下快速发展,但仍面临文化元素转译浅表化、设计与产业脱节等问题。本届大赛精准回应行业痛点:
•针对文化传承,聚焦非遗技艺、传统营造、典籍符号等核心载体,要求作品体现“溯源-转译-应用”的完整逻辑;
•面向产业需求,参考艾景奖“实践验证”理念,强调设计的工艺可行性与商业适配性;
•呼应技术趋势,鼓励数字孪生、AI辅助设计等技术在各专项中的创新应用。
大赛的举办将不仅推动设计人才培养,更助力形成“文化资源-创意设计-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为地域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实践路径。
03三、组织机构
•组织单位:2025“美韵中国”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
•学术支持:上海创意文化研究所、北京创新艺术研究所、澳门美术设计理事会、法国文化创意设计学院、深圳设计师协会
•产业支持:苏州创意产业艺术中心、香港国际艺术展览中心、西南文化博览会
04四、参赛对象
国内外设计师、设计机构、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师生及文化创意从业者均可参赛。
个人或团队(≤3人,指导教师≤2人)均可申报,允许跨院校、跨机构组队,鼓励师生协同创作。
05五、专项设置及作品要求
(一)文创产品设计专项
创作方向:围绕非遗技艺(如苏绣、珐琅、榫卯等)、传统纹样(如饕餮纹、缠枝莲等)、典籍文化(如《诗经》《千里江山图》等)、地域民俗(如端午、京剧、客家围龙屋等)、城市文化等元素,设计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的文创作品,涵盖礼品、文具、家居用品、3C周边、农创产品、非遗衍生品、交通用具等均可。
(二)建筑环境设计专项
创作方向:聚焦城乡更新(老旧小区活化、工业棕地改造等)、公共空间(社区公园、城市驿站等)、文旅场景(非遗小镇、研学基地等)、传统建筑活化(古民居改造、遗址公园)等领域,融合传统营造技艺(如斗拱、夯土、天井布局)与现代设计理念或东方美学设计,涵盖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商业空间等版块。
(三)平面概念文化转型专项
创作方向:分为两大类别
•以传统视觉符号为核心,进行现代概念重构与文化内涵延伸,涵盖海报设计、IP形象设计、品牌视觉、书籍装帧、数字插画、AI设计、包装设计、logo设计、UI设计、交互设计、壁纸设计等均可。
•以文化为背景的传统国画、书法、水彩画、创意画、雕塑、版画、插画、电脑绘图、AI创意图等均可。
(四)服装创意设计专项
创作方向:挖掘传统服饰文化(形制如曲裾、马面裙;面料如宋锦、香云纱;工艺如盘扣、扎染;纹样如凤穿牡丹、云气纹等)或民族文化,展示东方美学特性,结合现代服饰功能与审美,涵盖成衣(日常穿搭)、创意装(舞台/展示)、服饰配件(首饰、鞋帽、箱包)、染织设计(面料创新)、戏剧服装、首饰设计、智能穿戴等均可。
(五)影剧摄影学术专项
创作方向:分为三大类别
摄影类:以“文化创意”为切入点,涵盖纪实摄影(非遗传承现场、民俗活动记录、传统技艺工艺流程、城市风貌等)、艺术摄影(文化符号创意表达、传统美学意境重构、创意实验等)、生活摄影、手机摄影等均可;
影剧类:含剧情短片(故事现代演绎)、纪录片、动画短片、乐曲演出等
学术类:设计相关学术论文(如文化设计理论、非遗活化路径、传统元素转译方法、设计成果转化研究等)。
06六、投稿方式
1.报名表下载链接(扫码获取):
https://pan.baidu.com/s/1zSkK5XmHq-t6akGdOlXeSw
提取码:8bbf
2.提交邮箱:meiyunchina@126.com
3.文件命名:作品名称+作者名+手机号;压缩包内含电子文件、《参赛登记表》、作品申报参评费截图。
4.作品参评费:
个人参赛:70元/件(限1人)(学术类论文100元/件)
团队参赛:130/件(限最多3人)(学术类论文150元/件)
5.缴费平台:(FCDA赛事平台代收/未获奖退费)
07七、评审机制与标准、截稿日期
(一)评审流程
1.截稿日期:2026年1月15日
2.评审(2026年1月25日):采用“文化专家+设计专家+产业专家”三方评审制,确定获奖名次;
3.公示(2026年2月):获奖名单在官网及公众号公示3天,接受异议申诉,陆续发布获奖证书。
(二)评审标准
1.文化内涵(30%):文化元素挖掘深度、溯源准确性、转译逻辑性;
2.创意表现(30%):形式创新度、艺术感染力、风格独特性;
3.落地价值(20%):产业转化潜力、商业适配性、工艺可行性;
4.技术规范(20%):符合提交要求、技术应用合理性、完成度。
08八、奖项设置与成果转化
(一)奖项设置
1、美韵中国特等奖:1名(奖金30000元);
2、跨专项综合奖:“最佳文化转译奖”1名(奖金10000元)、“最佳创新技术奖”1名(奖金8000元)、“最佳产业潜力奖”1名(奖金8000元);
3、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若干名,占比总稿件5%、20%、30%、30%;
4、“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组织10件作品参赛或指导学生荣获等级奖;
(二)成果转化支持
1.获奖作品后期入编《2026美韵中国设计年鉴》,
2.金奖作品优先对接产业支持单位,提供量产孵化、电商上架、影视联名等资源;
3.优秀作品作者受邀参与“文化设计大师工作坊”,与地区文创团队、知名设计师面对面交流;
4.学术类等级奖论文推荐至《装饰》《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
09九、其余说明
1.作品须为2024年1月后创作的原创作品,无知识产权纠纷,未在其他同类赛事中获奖或公开展示,若存在抄袭则取消资格并追回奖项。
2.主办单位拥有获奖作品的展示、宣传、出版、成果转化推荐权,作者保留署名权及著作权;用于商业转化时,将与作者另行签订授权协议并支付报酬。
https://mp.weixin.qq.com/s/FdTiS5mbW4SLNimGXQXctg
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2843